今年年初,中國移動推出了暢享50GB、暢享30GB套餐,不再是“達量限速”,而是推出了新的套餐外低價流量疊加方式。

套餐外流量資費為:

近期,中國電信也停止原“達量限速”的暢享套餐,并將普通版暢享套餐的套餐外資費調整為5元/GB或3元/GB。
中國電信對媒體解釋稱,“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日益豐富,用戶流量使用不斷增長,對速率的要求更高,原來的達量降速套餐已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為進一步改善服務,保障用戶暢快的上網體驗,中國電信計劃推出取消達量降速規則的暢享套餐,并提供了更加優惠的套外資費(低至3元/GB),讓用戶放心使用。”
在我此前的分析文章《運營商大降套餐外高速流量資費,“達量限速”或壽終》中,我認為,這標志著“達量限速”或壽終。
回顧一下“達量限速”的歷史:
最早大規模采用“達量限速”的是中國聯通的冰激凌不限量套餐,如398元檔資費限制如下:

此后,運營商陸續推出各種各樣的“不限量”套餐,最低甚至低到1GB就開始限速,最低的月費甚至低于30元、20元。后在媒體、消協、評論家、律師的壓力下,運營商將套餐名改為“大流量”套餐、“暢享套餐”,且在顯著位置標明“達量限速”。
后來隨著用戶月使用流量的快速增加,不少用戶使用量達到了降速值,要求運營商打開限速(日租卡也有類似問題,但日租卡打開限速,繼續按原來的日租收費即可),運營商提供了提速包,以下是部分提速包:



運營商的流量包套餐也對套餐外資費做了優化,3G時時每GB不超過60元,而去年的4G套餐,也大都將套餐外資費降到了15元/GB以下。例如:中國移動的4G飛享套餐的套餐外資費為“0.29元/MB收取,每10元100MB計費,達到30元時不再收取費用,此時您可以繼續使用流量直至1GB。再次超出后,按同樣規則以此類推。”
也就是說,運營商提供了兩種方式降低套餐外流量資費,一是“達量限速”用戶可訂購“加速包”,二是其他套餐用戶采用“0.29元/MB、10元100MB、30元1GB”就低計費的模式降低用戶實際支付費用。
對比“達量限速+流量加速包”,與新版“低價套餐外資費”的優劣。
達量限速+流量加速包:
優點:
1)可控制每月資費;
2)達量后如不購買加速包,仍可低速上網;
3)達量后購買加速包,可繼續高速上網。
缺點:
1)限速后網速大幅降低,大部分應用都難正常使用,用戶體驗明顯變差;
2)加速包需用戶根據需要單獨購買,不熟悉的用戶可能不了解購買辦法;
3)加速包大多設計于幾年前,未根據現在流量使用情況調整,資費較高,或一次性支付費用較多。
低價套餐外資費:
優點:
1)無需購買,超出套餐后自動啟動計費,且仍維持高速上網;
2)今年才推出的新資費,相對便宜;
3)1GB的計費單位較小,如使用量較少,還會采用按MB計費,保護了用戶的利益。
4)套餐內流量如果剩余,可“當月不清零”。
缺點:
1)無需經過用戶同意,用戶可能無法控制月實際支出;
2)手機偷跑流量,可能產生較高的資費。
可見,“達量限速+流量加速包”和“低價套餐外資費”都是通過多支付費用來繼續高速上網,但在操作方便性、資費靈活性方面,“達量限速+流量加速包”都有缺陷,這或者成為其被替代的原因。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