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是我國餐飲不可或缺的一大品類,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飲食,但是不管在哪,你都能發現包子的身影。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風格各異的包子,比如灌湯包、生煎包、水煎包等等。包子食用方便,口味接受程度高,無論是早餐、午餐或者晚餐均可成為主食,因此銷量極大,在餐飲行業、小吃品類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雖然包子種類和口味有很多,但是在打造品牌方面卻比不上火鍋、炒菜這些品牌化盛行的品類。目前來看,在包子界知名度最高的非狗不理包子莫屬了。然而,曾經連外國人都爭相品嘗的狗不理,卻沒能處理好品牌老化問題,現在包子老大的地位也漸漸不保。

如今,無論是當地人還是其它地方的游客都認為狗不理已經不復從前了,它忘了初心,導致狗不理名聲江河日下。雖然狗不理也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并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歸根到底,天津狗不理價格上去了,味道卻下去了,如不改變這種境況,狗不理遲早耗盡自己的口碑。

其他的包子品牌比如慶豐包子鋪雖然現在也發展起來了,但始終沒有達到狗不理當年的名氣。
目前來看,包子品牌化程度不高,市場上還是由眾多的小門店、小品牌在支撐著售賣。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包子界這種狀況給人們留出了足夠的空間來發展,現在狗不理示弱,大家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大力發展,今后未嘗不會出現包子界的海底撈。
包子品類競爭大,巴比饅頭嶄露頭角
雖然包子品牌化程度較弱,但是各自為戰的小規模售賣模式下競爭其實還是很大的。舉個例子,如果是兩個品牌爭奪同一片市場,競爭雙方雙方可以了解對方優劣做出市場策略調整。但是在面對“一盤散沙”式的小店模式,就無法針對性的做出策略調整,加大了競爭難度。
“巴比饅頭”是一家成立于上海的包子店,雖然它叫巴比饅頭,菜單上也確實有饅頭,但其卻是以包子為主的連鎖店。巴比饅頭成立于2003年,至今成立已經有16個年頭,其門店遍布上海各區,主要在居民區附近開店,日常供應各色包子、饅頭、豆漿、飯團。

巴比饅頭前身是“劉師傅大包”,自開業以來生意就挺不錯,后來因為這個名字略顯土氣,又因為上海有不少人把包子也稱呼為饅頭,2003年就改為了“巴比饅頭”這個名字。

巴比饅頭采用了類似于正新雞排一樣的小門店形式,其大多數門店都沒有用餐區。店面通常在10-20平方米左右,依靠小店模式迅速開店發展,覆蓋周圍1.5公里范圍內的居民用餐需求。

包子這種食品早餐要比午餐或者晚餐消費頻率高,因此巴比饅頭的各類產品設置也是以早餐為主打造的。早上是其營業的高峰時段,其采用了平價多銷的模式,聚少成多,這點和狗不理就完全走的兩種路子了。狗不理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馳名商標,結果卻高高在上不接地氣。而巴比饅頭卻是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了平價親民的包子鋪。
從南“打”到北,狗不理敗陣
巴比饅頭目前已在華東及華南地區擁有超過2600家連鎖店,其在北京、成都等地也擁有數量不低的店面。這家南方包子鋪已經開始進軍北方市場,跑到了狗不理和慶豐包子鋪的主場。

巴比饅頭店面的投資綜合費用大概在18萬元左右,包括:加盟費1.28萬元、保證金3萬元、裝修費6萬元、購買設備5萬-8萬元、培訓費2500元、其他費用5000元。這個價格使得巴比饅頭可以快速的復制,增加了創業者的積極性,而且還為巴比饅頭帶來了快速且大規模的擴張。

2016年-2018年,巴比饅頭實現營收7.2億元、8.67億元和9.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17.26%。對應的凈利潤達到了3762.1萬元、1.13億元、1.43億元。反觀天津狗不理,2016年-2018年實現營收1億元、1.08億元、1.29億元,2018年凈利潤僅2068.49萬元。營收一項,巴比饅頭是狗不理的7.6倍,凈利潤一項,巴比饅頭是狗不理的7.1倍,其間差距巨大。

從數據可以看出,如今巴比饅頭通過最常見的小店模式,營收已經遠遠超過了狗不理。一個從南方起家的包子品牌,從南“打”到北,還把北方著名的狗不理包子擊敗,成為了眾多餐飲品牌學習的對象,實力不容小覷。那么,巴比饅頭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實現年入9.9億的呢?
巴比饅頭如何實現年入9.9億
1、低價格,高便捷
如同前文所說,包子算是小吃品類中的一員,這就決定了包子的消費市場應該是高頻的。對于顧客來說,什么才算是高頻消費?答案肯定是性價比高,價格低且圍繞生活的產品。

巴比饅頭的包子價格基本在一塊五到三塊之間,饅頭則僅需要一塊錢,這樣的售價在品牌餐飲店中是比較少見的,顧客基本上花5到10元就能夠吃一頓很飽的早餐了。尤其是在南方地區,這樣的價格可以說非常的接地氣。

在選址方面,巴比饅頭會選擇地鐵口或者社區附近,這里通常都是上班族或者學生的必經之路,為顧客帶來便捷的同時,客流也得到了保證。
2、中央工廠促進標準化
作為已經開了2600多家分店的巴比饅頭,標準化運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為了能夠保證每個店面的產品品質以及口味,巴比饅頭建立了中央工廠制度,由中央工廠擔任標準化、規模化的核心。

就拿上海松江的中央工廠來說,單單這一個工廠就能夠為近1800家門店提供所需要的半成品或者食材,這樣的供貨量是非常巨大的。

在未來,中央工廠還要承擔更多角色,比如發展成為學校、工廠等地食堂的面點供應基地。雖然建設中央工廠成本巨大,但是能夠高效的產出標準化產品,以及創造未來更多市場渠道,收益也是非常明顯的。

反觀一些沒有統一工廠、集中供應鏈的餐廳,經常會出現店與店口味不同、品質不同,對于顧客就餐體驗和心智都會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品牌發展。
3、不斷完善的配方
當然,如果產品本身口味有瑕疵,即便是開遍整個中國,也不會受到顧客歡迎,不會產生盈利。因此,對于巴比饅頭來說,標準化雖然是必修課,但是好的產品才是前提。

巴比饅頭從南方開到北方,并不是按照固定的一套模板在復制的,尤其是對于產品的研發上。我國南北飲食文化有差異,連豆腐腦都分“甜咸黨”,如果北方的店面與南方賣的口味一致,顧客自然是不會買賬的。

因此,在面對不同市場的時候,巴比饅頭的產品配方也是不斷完善、更新的。就好比在上海發展初期,巴比饅頭為了讓配方更符合當地人的口味,創始人不惜花費五六年的時間,嘗遍了上海所欲相關點心,研究顧客喜歡吃什么,包子怎么做才能更得人心,才有了今天這樣良好的“地基”。

巴比饅頭作為包子界中的黑馬,通過標準化與不斷完善的配方提升了擴張速度,加大了擴張規模,其意義不僅僅是對包子品類起到一個“指引”效果,而是充當了整個連鎖品牌的“標兵”。
沒有一個品牌可以僅靠著噱頭、新鮮感來占據市場賺取營收的,真正決定品牌發展方向的,是經過細心雕刻,用心打磨的硬實力,這也正是巴比饅頭的成功之道。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