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是第50屆世界郵政日,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致辭中用一組組數據向世界展示了我國郵政業的實力。“我國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對全球增長貢獻率超過50%”,馬軍勝表示。另外,在致辭中馬軍勝再次強調了快遞與電商協同發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快遞要隨需而變,更好支撐新型電商發展。
馬軍勝表示,當前,我國郵政業保持高位運行,要素資源持續活躍,高質量發展進程加快,服務國家戰略取得積極成果,社會經濟效益日益凸顯。去年,我國郵政業業務總量完成12345.2億元,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完成7904.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達到26.4%和19.4%。其中快遞業務量達到507億件,同比增長26.6%,已連續五年穩居世界第一,年支撐網絡零售交易額接近7萬億元,新增社會就業20萬人以上,為國家“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實施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電商狂歡節“雙11”即將到來之際,快遞作為電商的重要一環,自然也備受關注。近幾年來,快遞與電商協同發展成為共識。此次,馬軍勝也強調,要深化電商快遞協同穩基本,提高服務農村電商、跨境電商、品牌電商、生鮮醫藥電商的質量水平,改進用戶體驗,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適應消費需求變革,著力打造“快遞+電商”中國方案升級版,繼續提升網絡覆蓋度、穩定性和柔性,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更好支撐線上線下一體新型流通、社交電商等新型電商發展。
實際上,早在今年3月召開的2019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馬軍勝就說過這番話。馬軍勝多次強調快遞與電商協同發展,可以看出國家郵政局對這項工程的重視。在快遞與電商協同發展的道路上,快遞企業也在積極地探索新的模式。
眾所周知,“三通一達”對電商業務的依賴程度很高,幾乎每家企業都有專門的電商快遞產品品類,這兩年它們也在隨著消費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摸索新業務。比如圓通推出的特色經濟解決方案,就是通過“快遞+電商”,打造“銷售”“運輸”“鮮配”一站式銷售配送服務體系。
另外,隨著電商模式的不斷演進,快遞企業的服務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如今,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全渠道模式盛行,社區拼購等社交電商快速發展,這些新模式所需的物流快遞服務也有所改變。例如新零售模式下的線上下單門店發貨,以及社交電商的“從倉到社區集中配送”的物流模式就不同于傳統的B2B的“倉對倉”配送,也區別于電商的“倉到家快遞”配送。這些變化對于快遞企業來說,是挑戰,更是機會。
為順應新零售的發展方向,菜鳥早在去年就推出了“線上下單門店發貨”的物流配送模式。據悉,天貓、菜鳥與屈臣氏已經在多個城市運行“門店發貨”,最快兩小時即可送達。
距離電商業務較遠的順豐也開始積極加碼電商件業務,實現快遞與電商的聯動。據悉,順豐于今年5月針對特定市場及客戶推出特惠專配等新產品,以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迅速獲得市場認可,帶動經濟產品收入規模及市場占有率加速提升。順豐半年報顯示,近兩年迅速崛起的二類電商流量增速遠高于同行,公司充分發揮了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的獨立性優勢,獲得了客戶的信任,通過大數據賦能和平臺對接,推出了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liubaili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