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倉庫管理中,往往把“商品數量多”作為衡量企業發展好的標志,畢竟不容易斷貨;但現代倉庫管理學則認為零庫存才是最好的庫存管理。其實現實中企業的庫存往往沒有這么極端,為了更好地管理庫存,實現安全庫存量與成本之間的平衡,掌握有效的庫存管理方法非常重要。今天就來講講4種常用的庫存管理方法吧。

庫存管理的4種常用方法.mp36:06
來自非紅物流
第一,準時生產制庫存管理方法(JIT)
JIT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方式,通過看板等工具的應用,保證了生產的同步化和均衡化,實行“適時、適量、適物”的生產,效果明顯。JIT的基本原理是以需定供、以需定產,即上一環節的供應方根據下一環節的需求方要求,按照需求方的品種、規格、質量、數量、時間、地點等,將生產物資或采購物資,不多、不少、不早、不晚且質量有保證地送到指定地點。看板管理是JIT生產方式中最獨特的部分,是JIT生產現場控制技術的核心,它將傳統生產過程中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貨,改為后道工序根據“看板”信息向前道工序取貨。看板管理方法按照準時化生產的概念把后道工序看成用戶,只有當后道工序提出需求時,前道工序才允許生產,看板充當了傳遞指令的角色。

第二,經濟批量法(EOQ)
經濟批量法是確定批量和生產間隔期時常用的一種以量定期方法,是指根據單位產品支付費用最小原則確定批量的方法,也是確定批量和生產間隔期時常用的一種以量定期方法。 它適用于在一定時期內, 某項產品或物料庫存的耗用量與銷售量是確知的,而且這一數量在期間保持不變,每次訂貨成本如訂購原材料所花費的訂單費、接收驗貨費用等也固定不變,在倉庫中,單件庫存儲存成本同樣固定不變,如倉庫保管費、保險費以及庫存資金占用的機會成本等,并且庫存能得到及時補充,因而不考慮保險庫存。由此可見,經濟批量法的應用是有基本前提的,或者說其應用有限制,那就是分析對象的使用或減少必須是均衡的。

第三,ABC重點控制法
ABC重點控制法是將企業的全部存貨分為A、B、C三類,對金額高的A類物資,作為重點加強管理與控制;B類物資按照通常的方法進行管理和控制;C類物資品種繁多但價值不大,可以采用最簡便的方法加以管理和控制。上述ABC三類存貨中,由于各類存貨的重要性不同,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控制方法:
(1)對A類存貨的控制,計算每個產品或物料項的經濟訂貨量和訂貨點,盡可能適當增加訂購次數,以減少存貨積壓,相當于減少其昂貴的存儲費用和大量的資金占用;
(2)對B類存貨的控制,也要事先為每個產品和物料項計算經濟訂貨量和訂貨點,但要求不必像A類那樣嚴格,只要定期進行概括性的檢查就可以了,以節省存儲和管理成本。
(3)對于C類存貨的控制,由于它們品種眾多,而且單價又很低,存貨成本也較低,因此,可以適當增加每次訂貨數量,減少全年的訂貨次數,但也同時要注意防止產生大量庫存積壓。對這類物資日常的控制,一般可以采用一些較為簡化的方法進行管理。常用的是“雙箱法”。即把某項庫存物資分裝兩個貨箱,第一箱的庫存量是達到訂貨點的耗用量,當第一箱用完時,就意味著必須馬上提出訂貨申請,以補充生產中已經領用和即將領用的部分。

第四,再訂貨點庫存法
再訂貨點是用來明確啟動補給訂貨策略時的貨品單位數,一旦存貨量低于再訂貨點即啟動補給訂貨。當需求量或完成周期存在不確定性的時候,須使用合適的安全庫存來緩沖或補償不確定因素。用公式來說明:
再訂貨點=采購提前期消耗量+安全庫存
企業為了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必須提前若干天數購入存貨,提前的天數就是訂貨提前期。一般情況下,訂貨提前期應等于交貨天數。提前進貨的條件下,企業再次發出訂貨單時尚有存貨的庫存量,就是再訂貨點。一般情況下,在考慮到保險庫存時,再訂貨點(R)的數量應等于交貨時間(L)與平均每日需求量(d)之積再加上保險儲備量(B)。
再訂貨點模型的表達式為:R= d x L + B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