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為什么會出現虧損?
由賺轉虧,有多方面的原因。 有騎手配送成本增加的原因:騎手配送成本增長38%至682億元。也有研發投入增加的原因:全年研發投入167億元,同比增長53% 但最大的原因還是源于對新業務的持續投入。 過去,美團有個說法叫“無限游戲”。它是本地生活的頭號玩家,而本地生活的范疇又太廣。所有的日常消費都可以叫作本地生活,不能說吃飯才叫本地生活,而買個電池就不叫本地生活了。 也正因為如此,美團的業務邊界是持續在擴大。只要你翻開美團歷史財報,不管啥時候都永遠有“新業務”。 對于一家還有雄心的交易平臺來說,看它的增長要比看它的成熟業務更為重要。
02 能否從遠程市場里搶到市場?
2021年,美團戰略從“food+platform”升級為“零售+科技”。 零售是目的,科技是手段。 很多東西,“做”要比“說”早。美團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為了外賣打造的即時配送網絡,已經成為即時零售的基礎設施。 過去提到外賣,消費者只會想到“吃”“三餐”“下午茶”。但外賣已經成為新一代消費群體的一種生活方式,很多人已經習慣在外賣平臺上去搜索一切,去買一切。現如今的年輕消費群體并不只是互聯網原住民,他們還是“外賣生活”的原住民。 所以美團才順勢做了閃購。 美團閃購的優勢在于“閃”。用過外賣和快遞的人都可以體會到二者之間的差別。外賣是點對點,沒有中間節點的中轉時間,外賣員是履約一單之后再去完成下一單。從速度上來說,外賣要比快遞快得多。 但美團閃購要達到三個條件,才會擴充到更多品類,才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購物首選。 第一,上面的SKU足夠多。 讓消費者習慣在外賣平臺上去買衣服,是需要時間的。這種心智的建立并非一日羅馬,而是慢慢建立起來的。 先是一些和餐食茶飲一樣本身就具有保質期的東西,比如生鮮,比如鮮花。然后是日用品:洗發水、五號電池,口罩。用戶對這些物品送達的時效性要求要高于對價格的敏感。等三四天快遞,并不太現實。 美團自營的平臺本身就可以滿足小額、高頻的日用品的需求,但大多數相對低頻的產品需要大量的第三方商家來提供。 交易平臺是雙邊網絡效應,商家必須足夠多,優質商家足夠多,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來,而更多的消費者和交易額也會吸引更多的商家來入駐。 “萬物到家,萬物可外賣”的第一個前提是你得有“萬”物。 第二,是即時零售的主要商品價格不能比遠程電商上高出太多。 “萬物到家,萬物可外賣”的第二個前提是“萬”物得便宜。 如果價格高出太多的話,很多消費者只會出于“急”的需求才會選擇在外賣平臺上下單,時間稍微富足就會選擇在遠程電商零售平臺上下單。 解決方案和第一條是一樣的,增加足夠多的商家。足夠多的交易量才會把價格打下來,足夠多的商家也會讓價格“卷”起來。另一個方案,就是增加品牌商家的數量,品牌商家的價格體系相對統一,本地商店和其自營電商的價格相差并不會太多。 第三,快遞服務的降級。 快遞業之間常年的價格戰,導致很多快遞服務的質量也開始下降。現如今,在很多城市,電商快遞的配送員幾乎不會主動配送上門,甚至不主動征得用戶同意就直接塞到快遞柜和驛站里。 相比之下,從履約交付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來看,可以送上門的外賣服務要更好一些。 要看美團閃購搶了多少遠程電商的市場,不能只是看低客單價高頻率的日用品,也要看那些低頻高客單價的品類如今在美團閃購的進展。 比如數碼產品。 美團閃購去年的主要數碼業務增速迅猛,平均每月增速達三成。2022年1月-2月,更是同比去年增長8倍。增速很猛。 從合作品牌的數量來看,整個2021年與美團閃購合作的數碼3C品牌數量比2020年增長了兩倍多。Apple、小米、華為、vivo、聯想來酷、SAMSUNG三星,都是美團閃購的合作品牌。合作的數碼類品牌門店近萬家,覆蓋全國299個城市。 理論上,除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低頻物件仍然需要在電商平臺上購買,大多數物品,已經可以通過美團的即時配送網絡來實現履約交付。03 即時零售是不是零售的未來形態?
在電商普及之前,商品過去的主要零售渠道是經銷商+超商+賣場+大大小小的夫妻店。消費者想要買一個東西,不需要等快遞拆包裹,但得自己去店里買。 時效性強,但是又沒那么強,因為你還需要出門。 這是零售1.0版本。 有了遠程電商以后,商品的主要零售渠道成了電商。 尤其是品牌在電商平臺上開了自營店以后,一部分經銷商環節和原先很多不必要的物流成本、本地終端的租金成本被打掉了,商品終端價格變得便宜。 但時效性弱了,需要等快遞,而且越來越多的快遞被放到了驛站和快遞柜。 這是零售2.0版本。 當即時配送網絡形成以后,時效又比1.0版本更強了。從下單到收貨,幾小時內就能完成。而且還不需要出門。 這是零售的3.0版本,時效性最強。 人是有依賴性的動物,是欲望升級的動物。體驗了更有時效性的外賣配送以后,很多人對物品配送方式是有新的期待的。 如果能夠形成規模化,那么價格也會被打下來。用戶為什么舍棄時效、愿意花時間等快遞,其實大多都是為了便宜。 如果即時零售也可以做到同樣的價格或者只比遠程電商的價格貴一點,那么一大批更在乎時效性和履約即時性的用戶就會傾向于選擇美團閃購。 如果即時零售成為了更多消費者的首選,成為了一家商超主要的收入來源,這其實會倒逼著本地零售業態發生改變。 過往的小型商超、便利店會盡可能去開到人流量多的地方。但這樣的地方往往租金是貴的,租金成本會體現到終端售價上。 但如果線上流量變成了主要流量,那么很多小商超可能會選擇地理位置更為偏僻但租金更便宜的地方。 租金便宜會導致美團閃購的商品價格降低,又會促使消費者用腳投票,從遠程零售電商平臺轉移到即時零售電商平臺上。 消費者的遷徙會讓連鎖商超的收入增加。尤其在疫情期間,連鎖商超本身的租金成本擺在那里,多了一個成本低的線上平臺,可以觸達更多的消費者。 現在美團的全國交易用戶數是6.9億人,已經接近全國人口的一半。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