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通道成本費用上漲已波及到在線商城。2月25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社交電商平臺微店發布調整交易手續費的公告稱,3月1日起,取消針對借記卡的交易手續費補貼,收取0.6%的交易手續費。對此,微店方面稱,因為各支付通道的交易手續費成本在持續上升。而在分析人士看來,針對商家的收費層層傳遞下來,最終買單的還是消費者。
微店稱,自2014年成立至今,持續對交易手續費進行補貼。但隨著平臺規模的增長,各支付通道的交易手續費成本在持續上升,因此為了保證給商家持續提供穩定服務,經過反復商議決定調整交易手續費收取規則。調整將于2019年3月1日正式生效。
從具體調整來看,對于微店賣家,借記卡支付(包括微店綁定借記卡以及微信支付、支付寶、 ApplePay、QQ錢包、云閃付等的借記卡、零錢和余額)收取0.6%的交易手續費。據悉,此前,通過借記卡或余額支付的訂單不會收取手續費。
此外,為了統一和簡化交易手續費標準,微店方面表示,信用卡及信用支付(包括微店綁定信用卡、微信支付、支付寶、 ApplePay、QQ錢包、云閃付等的信用卡以及花唄、分期支付等信用支付方式),由收取1%的交易手續費下調為收取0.6%的交易手續費。
據微店稱,此費用微店用于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行機構等支付通道方收取的交易手續費。不過,對此,微信支付方面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微信支付并無相關費率調整。
對于微店調整手續費的舉措,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微店調整手續費,既有緩解成本壓力的考慮,將上游支付通道成本上升的壓力傳遞給商戶;也有改變B端商戶運營策略的考量,變商戶補貼為正常收費,屬于企業在產業鏈中地位上升后的常規性選擇。
一位支付機構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此類電商模式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大商戶模式,即電商平臺以自身名義在支付機構入網,支付機構將資金直接清算至電商平臺,再由電商平臺將資金清算至終端商戶。這種二次清分的模式,實質上是一種二清行業。
事實上,在第三方支付備付金交存后,由于支付機構利息收入下降、支付機構與銀行談判的籌碼減少,銀行的配合度也受到影響,這都導致支付機構通道成本上升。 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近期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一些聚合支付企業都有相關調整手續費率的舉措。
“從消費者層面,支付服務費用上升,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講,最直觀的感受是需要付出的成本上升,比如微信提現漲價、支付寶信用卡還款收費。商戶因為支付機構提價,一方面可能將這部分費用轉嫁給消費者,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手續費太高而不再支持某些機構的支付服務,從而影響消費者的體驗。”上述支付機構人士還指出,除了備付金交存的影響以外,支付行業存在的行業壟斷也是費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在消費者習慣已經逐步養成的情況下,少數頭部機構能夠利用自身的壟斷優勢收割利潤。
薛洪言進一步指出,從微店的舉措分析,作為支付機構的下游商戶,支付費率的上調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受打擊無證支付等強監管因素影響,商戶可選的低費率渠道減少,導致渠道綜合成本上升;二是斷直連和備付金集中存管之后,為彌補收入缺口、提高盈利能力,支付行業的費率定價出現了整體性上升。支付機構作為社會資金流轉的樞紐,支付費率的上調會導致各行各業經營成本的提升,最后會傳遞到消費端,帶來一定的類通脹效應。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