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總的發展趨勢,智能科技技術,將在未來越來越主導者零售業的發展和變革,這是不太需要懷疑的總趨勢。
除了家樂福發明大賣場模式,沃爾瑪引入IT技術到零售賣場管理之外,發起于2017年的新零售,是技術主導零售業變革的真正開始。其概念的核心定義,就是大數據驅動零售業幾個主要維度(人、貨、場)的變革和重構。而早在2012年,大數據、云計算就被行業廣泛認為是互聯網下一代的基礎技術體系。
進入到2018年,新零售的內涵開始注入“傳統商業的數字化升級”的具體定義。嚴格來說,新零售——無需太明確區分線上和線下的泛消費零售行業,無論是什么商品品類、場景體驗和服務交付方式,本質上整個零售和消費的鏈路,一定是基于四個基本條件展開:消費者通過手機觸發交易全鏈路、手機支付、全鏈路數據化映射、滿足個性化需求能力越來越強。
用一句大白話來說,就是消費者與任何(線上和線下)商家的互動關系,都是基于手機展開。而商家的業務運營管理,全部實現數據化。
同理,未來任何智能科技的迭代發展,都會影響到零售業的變革,而且介入影響的程度會越來越深。甚至零售業有可能成為智能科技的一部分,就像智能科技與手機行業的強綁定關系。任何前沿的科技探索和應用,也會很快應用到零售行業。
也就是說,當前正在探索的AI人工智能、IOT物聯網、區塊鏈等前沿基礎技術體系的探索,在未來會成為驅動零售業變革的主要力量。
隨著人的個性化需求和不同場景消費的分裂倍增,商品和服務的交易和交付,面臨越來越挑戰客觀規律。消費者希望想到什么,就能買到什么,并能馬上收到貨。價格上縱然總價很高,但也要有很強的性價比。
對于商家來說,未來零售業的難度也越來越大。聰明的理解消費者需求,設計一套相匹配的業務模型,并組織一條能平衡成本與效率的鏈路,最終實現對目標人群的需求滿足。
這就逼著商家的履約和運營體系必須越來越智能化。傳統單一處理的結點網絡會多層化,而多個網絡層之間的交叉結點,會導致履約成本和鏈路既昂貴又漫長。比如,很多傳統綜合類B2C電商,在新零售爆發前夜,就已經面臨訂單增長和運營成本始終無法正向平衡的“囚徒困境”。
總的來說,每一個消費者都覺得,商家越來越懂他(她)。每一個商家也覺得,技術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聰明、省錢。
這是未來零售業的主要特點。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liubaili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