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鮮達物流脫胎于易果生鮮, 是目前在我國生鮮冷鏈物流領域備受關注的一家公司。理解了安鮮達的發展也就能一窺我國生鮮冷鏈物流的發展邏輯和發展趨勢……
在我國生鮮冷鏈物流領域, 安鮮達是一家非常引人注目的公司。就在不久前, 其母公司易果生鮮宣布完成D輪融資, 投資方為天貓, 融資額度為3億美元, 本輪融資主要用于易果生鮮旗下冷鏈物流平臺安鮮達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網絡擴張。由此可以看出資本市場是多么看好這家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因此, 分析安鮮達的發展歷程和經驗, 將有助于我們更加理性和準確地判斷我國生鮮冷鏈物流的發展狀況和趨勢。日前, 本刊記者采訪了上海安鮮達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安鮮達”) 客戶中心高級總監牟屹東先生。
生于易果生鮮
談到安鮮達, 不得不提到其母公司易果生鮮。易果生鮮于2005年在上海成立, 是我國較早從事生鮮產品銷售的電商平臺。據牟屹東介紹, 安鮮達原本是易果生鮮的業務部門之一。在易果生鮮創建的時候, 雖然市場上也不乏從事冷鏈服務的第三方企業, 但是其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都無法滿足易果生鮮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 包括易果生鮮在內的眾多生鮮電商平臺選擇了自建物流體系。
在隨后的幾年, 易果生鮮持續高速增長, 公司規模和業務量都不斷擴大:2008年易果生鮮成立北京分公司, 標志著開始向全國市場擴張, 目前其服務網絡已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2010年擴大經營產品范圍, 由生鮮水果品類擴展至肉蛋菜奶等食材, 由此確定了生鮮全品類經營策略;2013年開始接受阿里投資, 全面承接天貓超市生鮮品類運營業務。近兩年, 易果集團把整體業務分拆發展:主體業務是易果生鮮電商平臺;把負責從產品產地至城市倉這個環節運作的業務整合為獨立公司——易果供應鏈, 該公司于2016年11月28日成立;把從城市倉至最終客戶這部分物流業務整合為獨立公司——上海安鮮達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該公司于2015年7月10日成立。這兩部分業務的獨立運營, 標志著易果生鮮由單純垂直型生鮮電商企業升級為生鮮產業全鏈條運營平臺。
據牟屹東介紹, 安鮮達原本是易果的一個部門, 肩負著冷庫倉儲、冷鏈干線、冷鏈短駁、安全質檢、貨物包裝、分揀加工、冷鏈宅配等一體化物流服務的重任。對于安鮮達的獨立運營, 牟屹東如此解釋:易果集團一方面是希望安鮮達專心發展物流能力, 給予集團發展以有力支撐;另一方面, 安鮮達已經在物流能力建設上做了大量投入, 也希望借獨立發展的契機成長為有競爭力的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企業, 創造價值。

目前, 安鮮達把冷鏈物流中的每一個服務環節拆分成產品, 根據外部客戶在品類和需求上的不同, 為其提供不同的定制服務方案。如, 果品產地客戶只需要倉儲和分揀等服務, 蛋糕類商家只需要冷鏈配送服務, 海鮮水產商家則對倉儲、包裝、配送都有需求。對此, 安鮮達都可以單獨提供服務或者提供服務組合。這樣開放的業務平臺給安鮮達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安鮮達的物流服務模式
據牟屹東介紹, 安鮮達圍繞城市倉的運營和城市配送, 主要提供四個模塊的冷鏈物流服務。
第一個模塊是倉儲。生鮮電商的加工作業主要在城市倉中進行。儲存生鮮產品的倉庫一般設在產地, 而城市倉的特點是貨物周轉快、溫區多。城市倉屬于生產型倉庫, 主要功能是加工。即, 產品運到城市倉后, 在這里存儲的時間很短, 主要是按照訂單進行分揀、包裝、配送。所以城市倉的存儲面積和操作面積差不多是1:1, 而且操作車間也要有溫控。城市倉是多種生鮮產品聚合的地方, 而不同產品保存的條件各不相同, 因此城市倉與存儲型倉庫相比溫區更多且劃分更細致, 通常包括常溫、冷藏、冷凍三大溫層, 七大溫區。除此之外, 城市倉根據產品種類還設有混合倉和獨立倉, 例如, 蘋果和雪梨等釋放出乙醚的產品需要單獨放在一個倉庫里。每批貨品入倉前都在碼頭進行抽樣檢測, 只有通過檢測才能進庫。入庫時會根據貨品耗損和貨架期情況做好標記, 每個產品都會被WMS系統+RF掃描系統全程跟蹤, 并按照實際“果情”進行貨物調配, 而不是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
第二個模塊是質檢。安鮮達的檢測試驗室設在倉庫二樓, 記者發現桌上擺著不同批次的蘋果, 這些蘋果上都有一張小紙條, 還有一批相同的貼條蘋果放在冰箱中。檢測負責人告訴記者, 這是在檢測常溫下不同批次蘋果的極限保質期, 并將數據反饋到一線的配送員, 以確保在極限保質期前將產品配送到客戶手上。據牟屹東介紹, 質檢能力是易果生鮮的核心能力之一, 公司有專門的質檢隊伍監控產品的品質以及農藥殘留是否達標等。產品入庫、在庫、出庫都需要經過質檢部門檢查。而且質檢部門只對集團公司負責, 不受各地分公司和倉庫的考核與限制, 因此他們擁有很大權力。這種制度設置保證了質檢的嚴格性, 保障了易果產品的品質。

第三個模塊是加工包裝。生鮮產品的包裝與運輸方式直接相關。冷鏈運輸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用泡沫箱+冷袋的方式, 一般稱之為“包裝冷鏈”。這是目前冷鏈配送市場采取的主流模式, 其特點是利用包裹本身創造出一個適合生鮮產品短時間存儲的小環境。其缺點是:包裝屬于一次性消耗品, 不太環保;好處是:包裝好的產品可以利用常溫物流體系配送, 因此在總成本上并不高。第二種模式是真正的冷鏈物流體系, 即產品從產地冷庫直至送達最終客戶手中, 所有物流環節均在冷藏環境下, 要保證冷鏈不斷鏈。這種模式要做到對冷鏈全程進行溫控, 一般稱之為“環境冷鏈”。其優勢是利用冷鏈環境保持溫控, 減少不必要的包裝, 十分環保;缺點是對整個冷鏈物流體系要求很高, 難以利用普通物流體系運作。目前在市場上, 擁有完善冷鏈物流服務能力的物流體系是稀缺和昂貴的, 因此第二種模式很受限制, 總體成本不低。安鮮達只在擁有完全自配能力的地區采用環境冷鏈模式。

第四個模塊是配送。安鮮達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 主打最后一公里配送, 其他物流環節則采取眾包模式。牟屹東認為, 現在很多物流公司已經很成熟, 安鮮達不再需要自己擁有冷藏貨車進行干線運輸, 而貨品直接送達客戶這個環節關系到服務體驗, 才是最需要把控好的。為防止錯單、提高效率, 安鮮達采用倉儲管理系統, 指導人工完成揀選、包裝, 再采用TMS系統進行智能配單。目前, 安鮮達在17個訂單密度較大的城市建立了自己的配送隊伍, 其他城市則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 并且對第三方物流實行GPS實時跟蹤, 采用超時違約罰款等手段約束第三方, 以確保產品質量。牟屹東介紹說, 在他配區, 消費者能夠購買的品種比自配區少很多, 這主要是因為比較嬌嫩的商品、對溫度要求比較苛刻的商品、日配商品, 第三方物流都無法配送。一方面是因為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服務中容易出現產品磕碰現象, 影響產品品質;另一方面因為日配商品進入安鮮達城市倉已經是晚上11-12時, 而一般的快遞公司晚上9-10時就要集貨, 12時開始運輸, 因此無法完成日配商品分揀。

生鮮冷鏈物流面臨的問題
目前, 安鮮達的發展情況非常良好, 每年的訂單增長率保持在100%以上。但是在事業快速成長的過程中, 安鮮達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惑, 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模式未定, 無法實施自動化物流系統。生鮮電商的業務模式并未成熟, 仍處于快速變化發展中。這使得冷鏈物流作為生鮮電商的配套業務, 也必須保持靈活變動的狀態。再加上業務量增長太快, 對未來業務量變化不容易估算, 都給自動化物流技術的應用帶來困擾。盡管自動化物流系統能夠帶來運作效率的提升, 但是系統本身的柔性化程度還無法滿足企業要求, 加上系統建設成本較高, 使得眾多生鮮電商企業在投資方面比較謹慎。據介紹, 安鮮達在部分環節使用了自動化物流裝備, 如立體庫、空紙箱回收輸送機、空箱和包裹輸送系統等。但是由于整個物流系統沒有做到完全自動化運作, 相關硬件無法一步到位, 這都限制了物流作業效率的提高。
二是行業標準未確實, 全品類運作仍是難題。不同的商品, 要控制不同的溫度, 而且對于冷鏈物流的包裝、運輸等要求都會不同, 并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 這是多數冷鏈物流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點。生鮮冷鏈物流運作的復雜程度高也造成了還沒有公認的行業標準, 這使物流運作協調比較困難, 企業成本難以降低。例如, 在生鮮冷鏈物流中托盤和周轉箱的循環共用, 要比普通托盤和周轉箱循環共用要求更加苛刻。因為大部分生鮮產品都是食品, 對物流包裝有消毒的要求, 但是目前沒有行業公認的運作與檢測標準, 因此包裝循環共用模式很難推廣。
三是第三方冷鏈物流體系不夠公開透明, 行業監管能力仍待加強。第三方冷鏈物流體系在目前沒有充分透明的情況下, 進入門檻相對較低, 市場上魚龍混雜, “兩端冷, 中間化”的假冷鏈物流現象時有發生, 使得生鮮電商在采購第三方冷鏈服務時有所忌憚。也正因為如此, 大部分生鮮電商企業為了保證物流服務品質, 仍然保有了一定的冷鏈物流運作能力。目前, 安鮮達采用的冷鏈監督辦法為云平臺監控, 通過將溫濕度數據實時上傳監控平臺, 實現生鮮運輸、儲存全流程監控。
最后, 冷鏈物流運作成本壓力增大, 如何化解考驗著企業。從冷鏈物流產業鏈來看, 從冷藏庫租賃到冷藏車、冷庫叉車等設備購買, 再到冷庫人工成本, 冷鏈物流各環節的成本基本都是普通物流服務的數倍以上。從安鮮達的總體投入來看, 上升最快的成本就是倉庫租金和人員開支。在保證服務質量不降低的前提下, 持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是冷鏈物流企業贏得市場的關鍵。
原標題:安鮮達:持續探索生鮮冷鏈物流服務——訪上海安鮮達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客戶中心高級總監牟屹東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