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阿里巴巴每一次上市,都能迎來一次浴火重生。這一次紐約、香港雙重主要上市,過往的歷史會重演嗎?“新的二十年”,阿里巴巴有哪些想象空間。
2022年7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授權集團管理層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提交申請,將新增香港為主要上市地。
在香港聯交所完成審核程序后,阿里巴巴將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及紐約證券交易所兩地雙重主要上市。
阿里巴巴曾于2007年首次香港上市、2014年美國上市、2019年香港二次上市,此次香港、紐約雙重上市,已經是阿里巴巴第四次上市。
從概念上看,雙重主要上市指香港聯交所與紐約交易所均為第一上市地,在美國上市的前提下,按照香港市場當地市場規則發行上市,其需要遵守的規則與首次在港上市企業一致。
與二次上市相比,雙重上市兩市場股票無法跨市場流通,股價表現相對獨立,可能產生價差。雙重主要上市的流程繁瑣甚多,期間經歷的申請和批準存在諸多變數。
阿里巴巴如此選擇的目的是什么?阿里巴巴董事長、CEO張勇表示:“希望讓更廣泛多元的投資者,尤其是中國和亞太其他地區的阿里巴巴數字生態參與者,能共享阿里巴巴的成長和未來。”

雙重主要上市還可以有效規避美股退市的風險;相對獨立的股價能夠讓阿里巴巴盡快修復估值。
香港作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算是紐約、倫敦兩者在地理、政治方面的補充,在新的政治經濟格局下,香港有可能實現超越:不再是紐約、倫敦的補充,而是起主導、支配的作用。
香江新局,阿里巴巴紐約、香港雙重主要上市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這對阿里巴巴,對香港,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四次上市:沒有成功企業只有時代企業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四次上市,阿里巴巴都踩到了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關鍵節點上,把準了時代的脈搏。
2007年,中國B2B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增長超25%,達12500億。B2B、B2C、C2C等模式均在2007年取得快速增長,中國電子商務概念展現出超強潛力,電商服務也被確定為國家重要的新興產業。
同年,阿里巴巴將旗下B2B業務在香港上市,融資116億港元,超過谷歌成為當時的科技領域融資之最。其市值超230億美元,成為亞洲市值第二的互聯網企業。
市盈率高達300倍,超額認購達258倍,凍結資金高達4200億港元,打破了2006年全球最大招股紀錄,工商銀行的4115億港元。
互聯網發展的第一階段可視為“2B互聯網初級階段”,門戶、B2B、搜索引擎吃的都是“2B”這碗飯,門戶為品牌企業提供廣告服務,B2B、搜索引擎為中小企業提供廣告服務。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有一個關鍵節點: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國加入全球貿易體系,中國制造崛起,阿里巴巴B2B業務的服務對象就是中國制造業,特別是外貿企業。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掛牌紐交所,發行定價68美元/股,共籌得資金218億美元,開盤價為92.7美元,較發行價上漲36.32%,市值超2314億美元,成為當時全球市值第二大互聯網公司。
阿里巴巴美國上市被稱為“世紀IPO”。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掛牌當日接受媒體采訪開玩笑:15年前我到美國來,希望為阿里巴巴融2000萬美元,沒人給;今天我又來了,融到了200億美元。
美國投資者為何愿意把錢投給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上市前夜,“新愛播”在紐約與來自摩根、德意志、美林等投行的朋友餐敘,他們結論是,因為“看好中國經濟,特別是中國消費”,投資阿里就是投資中國。
看多中國經濟,特別是中國消費,阿里巴巴美國IPO之前有京東,之后有拼多多,他們赴美IPO都獲得了投資人的積極響應,遵循的都是同樣的邏輯。

2019年11月13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全球發售股份5億股,計劃籌資800多億港元,由于后續的超額認購,籌資1012億港元。
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格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上半年網民新增3.8%,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比例高達98.3%。消費互聯網見頂,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人口紅利正在消失。
新方向是“2B互聯網高級階段”,代表性的業務方向包括云計算、大數據、協同辦公、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
“2B互聯網初級階段”的廣告服務解決了營銷問題,“2B互聯網高級階段”不止解決營銷問題,還要解決生產制造、設計研發、客戶關系管理、進銷存、人力資源、數據庫、信息基礎設施等“全棧”問題。
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在“2B互聯網高級階段”提供的是“創造能力”,2019年阿里巴巴二次上市,踩中的節點是“中國創造”。
從中國制造、中國消費,到中國創造,這是阿里巴巴過去三次上市踩中的節點,2022年,阿里巴巴宣布香港、紐約“雙重主要上市”,踩中的是一個新的節點,中國創新。
“中國創新”的背景是全球技術基礎設施升級。上一次技術基礎設施升級發生在1990年代中后期,互聯網泡沫期數以萬億計網絡投入,推動了互聯網過去二十多年的發展,它正在被智能基礎設施替代。
處高臨深:迭代進化才不會滅絕
回顧阿里巴巴二十多年的歷史,總能踩中技術發展的節點,總能在新的行業周期里完成進化、迭代。似乎運氣始終眷顧它。“第二創新曲線”的說法很流行,阿里巴巴是最適配的案例。
2007年B2B業務上市,一個問題擺在了阿里巴巴面前:如果停留于此,到今天仍然只有B2B業務,阿里巴巴估值還會剩下多少?
2008年亞洲金融危機,全球貿易遭遇挑戰,中國制造也不能獨善其身,背靠中國制造的阿里巴巴B2B業務同樣受到了牽連,股價下滑,市值逐漸被身后的百度、騰訊追上。2012年阿里巴巴私有化退市。
早在2003年,阿里巴巴內部孕育了淘寶,基于淘寶孕育出了一系列“淘系”業務:淘寶、天貓、淘特、盒馬等,這些業務均屬于“中國消費”的范疇,成為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估值基礎。
阿里巴巴2022財年財報顯示,其全球活躍用戶消費者達13.1億,阿里巴巴生態體系GMV高達8.317萬億元。
2014年阿里巴巴“消費類”業務美國上市,同樣的問題擺到了面前:如果停留于此,到今天仍然只有消費業務,阿里巴巴估值還會剩下多少?
早在2008年,阿里巴巴開始布局云計算、數據庫等創新業務,同時大力發展螞蟻金服,這些也成為阿里巴巴2019年香港聯交所二次上市的估值基礎。
2019年9月,阿里巴巴市值超過4600億美元,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2020年阿里巴巴市值一度超過8000億美元。在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值排行中,當時的阿里巴巴超過身后的騰訊1萬億港元。
2020年疫情后,線下停擺,線上辦公流行,云計算、協同辦公領域的公司估值飆升,除了阿里巴巴外,微軟、亞馬遜、zoom等企業均受益于此而股價飆升。
早在2015年前,科技企業的領袖們就已經意識到,全球科技創新正在轉向。馬云提出了“五新”,馬化騰提出了“互聯網+”,王興提出了互聯網下半場。但轉向最快,最有決心的公司是阿里巴巴。

2022年阿里巴巴香港、紐約兩地“雙重主要上市”,投資者最關心的無疑是下面這些問題:上市后股價會如何?還能有前三次那樣高光的表現嗎?除了保持現有的業務優勢外,還有哪些新的可能?
從技術變革的周期看,現在是“最好的時候”:智能基礎設施取代傳統互聯網基礎設施,行業正處于“二十年未有之變局”。
1990年代互聯網泡沫時期,以光纖網絡為代表的基礎設施投入,芯片、軟件技術的發展,形成了互聯網技術基礎設施,支持了互聯網過去20年的發展。
現在,以云計算、5G/6G網絡、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正在重構二十年前的互聯網技術基礎設施,同時芯片、通訊衛星、軟件、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正在加速重構進程,形成新的“智能技術基礎設施”。
埃隆·馬斯克的星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俄烏戰爭中,星鏈直播俄羅斯的軍隊調動,軍力部署,這在以前的戰爭中是不可想象的,這樣的技術將很快在商業與經濟領域發生革命性的影響。
【觀弈評論】
香江新局:領銜“紐倫港”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領頭羊
過去二十年,互聯網將所有行業重新做了一遍,未來二十年,智能行業會將互聯網行業重新做一遍,這樣的行業前景,為阿里巴巴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
互聯網行業二十年未有之變局,怎么才能處于不敗之地?戰略、組織、機制、人才、文化,五位一體才能保證一家企業面對變化時立于不敗之地,其中組織是前提。
不久前的阿里巴巴年度財報披露了最新合伙人名單,截至年報報告日,阿里巴巴合伙人目前共有29名,包括阿里本地生活業務、阿里文娛事業群、阿里健康等多位管理層。
螞蟻集團的7名高管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合伙人。從5月31日起,螞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井賢棟、首席技術官倪行軍、首席人才官曾松柏和其他四人不再擔任阿里巴巴合伙人。
從組織結構上看,將“兩套班子,一套人馬”改為“兩套班子、兩套人馬”,螞蟻集團高管退出阿里合伙人將使整個阿里巴巴的內部權責更加清晰,更有利于未來決策,提升效率。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是歷史形成的,而不是面向未來、面向當下的,歷史來看,螞蟻金服是從阿里巴巴體系內成長起來的,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將來則會是兩家獨立的公司。
“螞蟻集團的7名高管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合伙人”是適應變化而做出的決策。
從風險控制的角度看,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業務層面,拆開后風險將更低,有利于整個集團的長遠發展。螞蟻高管從阿里巴巴合伙人名單當中退出,是面向未來的最好決定。
2021年12月,張勇發出內部信,宣布公司升級“多元化治理”體系,在各個業務領域用更清晰的戰略藍圖、更敏捷的組織面向未來,真正創造長期價值。“兩套班子、兩套人馬”更符合敏捷組織的要求。
同一內部信中,張勇表示,消費、全球化和云計算是阿里巴巴的三大戰略,消費是現有業務基本盤,云計算立足“智能技術基礎設施”,面向未來二十年,全球化是從空間拓展維度提出的要求。
阿里此次推進香港、紐約雙重主要上市同樣面向未來,當前背景下,中概股選擇雙重主要上市,能夠有效規避跨境監管帶來的風險,應對單一市場的不確定性。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自由港、第三大金融中心,是連通內地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樞紐,具有重要的國際地位,有“紐倫港”的說法。
每一個金融中心的形成都有其歷史背景,倫敦金融中心形成的背景是全球殖民,紐約金融中心形成的背景是以美元為基礎的全球貿易,香港金融中心算是紐約、倫敦兩者在地理、政治方面的補充。
全球正在進入一個不同于全球殖民、以美元為基礎的全球貿易的“新階段”, 全球殖民、以美元為基礎的全球貿易是不平等的,是東西不平等,南北不平等的全球格局在經濟上的映射。
“新階段”會更平等、更合理、更少剝削,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經濟上的映射,在這個新的階段,香港作為金融中心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不再是紐約、倫敦的補充,而是起主導、支配的作用。
吹響“回歸沖鋒號”的阿里巴巴,會帶動更多中概股企業的回歸,未來雙重主要上市可能成為中概股企業最理想的回歸方式,這有利于優質資產向港股市場的流入,也將帶動全球資本向港流通。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