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歐美一些工業發達國家,從科學技術、生物技術和管理組織模式等方面,對傳統農業進行了全面改造,完成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化,基本上實現了農業現代化。我國目前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時期,傳統農業組織形式、流通體系和服務體系不斷升級,一些新興特色產業開始出現。
現代農業包括設施農業、無土栽培、觀光農業、精準農業、太空農業等農業生產經營模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農業生產種植和經營,實現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精準化發展,促進農業附加值增長增收。
1、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主要是以智能溫室為主,智能溫室也稱作自動化溫室,是指配備了由計算機控制的可自動開啟天窗、遮陽系統、保溫系統、升溫系統、濕窗簾/風扇降溫系統、噴滴灌系統或滴灌系統、移動苗床等自動化設施,基于農業溫室環境的高科技“智能”溫室。
2、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是一種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長發育必需元素的營養液來提供營養,使植物正常完成整個生命周期的栽培技術。它包括水培、霧(氣)培、基質栽培。 無土栽培一般可種植蔬菜、花卉、水果、煙葉等農作物。
3、觀光農業
觀光農業主要是設施農業、無土栽培在農業觀光方面的運用,如生態餐廳和農業觀光溫室等,可以是集觀光游覽、餐飲休閑、技術展示、科普教育等于一體的高科技農業精品主題公園。
4、精準農業
精準農業是由信息技術支持的,通過對互聯網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和植保無人機的應用,根據空間變異,定位、定時、定量地實施一整套現代化農事操作技術與管理的系統,是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新潮流。
5、太空農業
太空農業以航天技術為基礎,開發利用太空環境資源而開辟的一個嶄新的農業領域。其中包括利用衛星或高空氣球攜帶搭載作物種子、微生物菌種、昆蟲等樣品,在太空環境下直接種養生產農產品,用于解決太空人員的食物來源,甚至返銷地面以補稀缺。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